剑桥CSC国家公派奖学金申请指南
申请哲学:好好努力,心平气和,静候佳音
更新时间:2025.07.03
前情提要
笔者在2025秋季入学的申请季中,拿到了剑桥大学工程系的博士offer,并有幸获得了Cambridge CSC Scholarship,也即中国国家留学基金委和剑桥大学的合作奖学金。该奖项覆盖了全额的博士学费、每年20780英镑的生活费、以及一份来回的经济舱机票,需要获奖者在PhD毕业或Postdoc工作结束后,回国服务两年时间。
剑桥CSC和牛津CSC是留学基金委合作渠道所提供的数额最大、同时也最竞争的奖学金,不同于其他学校的是,牛剑CSC都不需要获得学校的提名,而是需要申请人首先获得学校的offer,然后在每年的三月底前提交申请材料。从剑桥近三年的数据来看——每年大概会有200名左右的offer holder提交材料,并有大约100人进入面试环节,最终有约20名同学直接获得奖学金,同时会有约6名同学被提名为备选(需要排名靠前的同学放弃,才能顺位下延获得奖学金)
其实网上已有很多CSC相关的申请攻略,但质量参差不齐,专注于牛剑CSC的有效信息更是少之又少。并且,信息也会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过期,因此三年前的数据基本上都不再适用。同时,网上很多帖子认为CSC申请基本上是“玄学”、“关系户”专场。大都是不完全正确的。
笔者认为,看似随机性、主观性极强的CSC申请,并非无从下手。本文将从前期准备、材料撰写、面试技巧等三大方面,逐步拆解公派申请过程,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,希望可以帮到后来的学弟学妹们。
注意本文主要针对的是CSC国家公派申请,如果需要了解学校本身提供的海外全奖,可以移步笔者的另一篇帖子。
第一章:前期准备
本章节包括:
1.1 时间线
1.2 背景要求
1.3 前期建议
1.1 时间线
首先如上所述,剑桥和牛津的CSC公派奖学金,和其他学校不同的是,并不需要任何提名。申请人需要先自行申请,拿到学校的有条件录取,也就是conditional offer,然后在3月底的deadline前单独向CSC提交申请材料。
需要注意的是,conditional offer这里允许的条件有限:可以是待提交的ATAS审查结果,可以是待提交的本/硕毕业证;但绝对不能是语言成绩(雅思托福),在申请牛剑的国家公派奖学金之前,必须完成语言方面的要求,否则极大概率第一轮直接被刷。笔者观察近三年的情况,无一例外。
关于时间线,笔者2025年申请的时间节点大致如下:
- 2024年12月初,提交剑桥PhD申请
- 2025年2月初,拿到工程系PhD conditional offer(语言条件已通过)
- 2025年3月底,提交CSC申请材料
- 2025年4月21号,收到CSC面试邀请
- 2025年4月25号,CSC面试测试
- 2025年4月26号,CSC正式面试
- 2025年5月29号,CSC中奖结果 🎉
1.2 背景要求
接下来,笔者将从主观视角,聊聊牛剑CSC申请对于申请人背景上要求,以及申请人可以从哪些方面做出努力,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。
首先说明笔者自己的背景情况:笔者本科就读于国内211的中外合办项目,有两个本科学位,硕士在剑桥工程系读的研究型MPhil,硕导同时也是未来的博导,因此研究具有很强的一致性和连贯性。在25年3月申请CSC时候,笔者和博导已经有1篇会议中稿,1篇期刊在投。另外笔者本科期间有2篇领域top会议文章,以及一项比较有含金量的会议学术奖项。
接下来,谈谈牛剑CSC申请最重要的几份材料(关于这些材料如何撰写,文本会在后续说明):
- 研修计划(3000字):最重要的材料,展现申请人对于研究的理解,以及研究本身对于国家的意义;
- 主要学术成果摘要(3000字):展现申请人的背景,是否能够胜任所提出的研究,是否有能力按照计划完成研究内容;
- 博士阶段导师介绍:展现申请导师的优势,是否领先于国内,是否在国际学术的一流水平;
- 申请人成绩单、博士导师推荐信、两封专家推荐信等等其他材料。
笔者主观地认为,CSC申请材料的重要性大概占比7成,其中最重要的三点分别是:
- (1)申请人是否足够优秀,背景相对于其他申请者是否脱引而出;
- (2)研修计划是否可行,是否贴合国家未来十年的发展需求;
- (3)申请的导师是否处于国际顶尖,是否具有很高的学术话语权。
其次,CSC面试的重要性占比3成。基于所提交的材料,面试官更想进一步确认三点:
- (1)申请者是否足够了解自己的研究内容;
- (2)申请人的英文水平是否足够好;
- (3)申请人在短时间内所展现出的个人品质(比如随机应变能力、抗压能力、回国的驱动力等等)
CSC申请本身是非常主观的,985本硕背景当然是加分项,大子刊的发表当然非常吸睛。但是成功与否,更取决于你是否呈现出了一份有理有据、打磨精致的研修计划;以及你未来的导师是否在国内知名(比如IEEE/ACM Fellow,国家院士,知名期刊主编等等)而这些,都是我们在前期准备的时候,能够着重提升的地方。
笔者基于2025年剑桥CSC中奖者的情况来看,导师的背景往往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。笔者的一位朋友在无论文、绩点平平、本科学校级别普通,这样的背景下依旧拿到了奖学金。他个人也认为最大的影响,是因为他选择的导师是IEEE Fellow、该领域的top学者。
1.3 前期建议
综上,从申请奖学金的角度考虑,笔者希望给目前处于前期准备的同学几点建议:
-
(1)选择合适的导师,最为重要——title更高的导师,当然更容易拉到funding,也更有话语权为你争取学校本身的国际生奖学金。于此同时,导师的高知名度对于你申请国家公派,也能够起到非常大的加分作用。此外,如果你选择的导师暂时处于起步阶段,并且ta没办法为你找到企业赞助的funding,并希望你去申请国家公派(这种情况很常见),这个时候你可以和导师商量,能不能为你匹配一个title和知名度都更高的二导,在你申请CSC的时候标注出你的二导,这样也更有利于你的申请;
-
(2)选择合适的课题,非常重要——国家公派花的是纳税人的钱,当然希望被资助者能够尽早回国、报效社会。因此,国家短期十年内需求较大的研究方向,获得资助的概率自然大得多。申请者需要详细阅读国家相关政策文件(比如国自然基金的优先资助领域),从而了解哪些学科的哪些研究议题,是国家重点关注且需要的;
-
(3)尽早发表优质文章,丰富申请材料——CSC申请文件中,最重要的莫过于「研修计划」和「个人成果摘要」,此外,申请表中还有一个栏目需要填写四篇自己的代表作。这里的代表作必须是已经被接收的文章,最好是SCI或EI检索,并且自己是主要作者。因此在投、在审的文章能够提供的支持很有限,建议在申请前至少有1篇领域认可的第一作者文章。同时尽早开始相关材料的撰写,不要等到最后两个礼拜了才开始写。至少留足一个礼拜的时间来打磨润色;
-
(4)把握规则,关注最新文件——这里也是笔者自认做得最好的一点,提前一年就开始关注CSC博士申请,对各项规则稔熟于心,同时和多位中奖的师兄师姐保持密切联系,以便了解最新资讯和相关技巧。此外,每年都有学生把剑桥CSC的「合作渠道」错选为「个人渠道」,导致最后即使在「个人渠道」拿到大红奖状,但是因为学校不给开免学费而失去机会(牛津剑桥几乎不可能给海外生免学费,CSC基本只能走合作渠道)。因此,把握规则,消除信息差,将让你在第一步领先于竞争者。
-
(5)扬长避短,掌握学术修饰——这一点恐怕有些读者会不认可。但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,学术包装不等于学术造假,扬长避短也并非夸大其词。学会在合理、合适的场景下,突出自己的优势,也是学术素养的一部分。比如,笔者的本科学校背景并不出众,但笔者是该校近二十年来第一位获得剑桥录取的毕业生,这一点就是笔者在面试可以强调的,最后也自然得到了面试官的认可。这种思路供大家参考,切记要在合适的语境下使用。
以上是第一章(前期准备)的所有内容。下一章,笔者将重点关注CSC系统材料的撰写技巧。
第二章:材料撰写
本章节包括:
2.1 材料要求
2.2 主要学术成果撰写技巧
2.3 研修计划撰写技巧
2.4 CSC其他材料的普适建议
2.1 材料要求
上一章笔者详细介绍了「前期准备」的内容和技巧,在这一章,笔者将专注于牛剑CSC公派申请的「材料要求和撰写技巧」。在这里,笔者不会花太多篇幅来解释到底需要交哪些材料,这些内容应该是由读者自行去CSC官网搜索并理解的。这个链接🔗2025年国家留学基金委剑桥奖学金,供大家参考。
需要注意的是,具体的政策文件每年都有可能微调,大家务必提前2-3个月开始关注最新文件的发布,并仔细阅读相关条例。建议多和其他申请者沟通,不要闭塞自己的消息渠道,往往通力合作更有可能共同进步(笔者25年和两位朋友一同准备,相互反馈,模拟面试,最后三个人都很幸运地中奖了)当然,如果你希望和笔者一起准备材料和面试,也欢迎联系。
好了言归正传,以2025年剑桥CSC为例,需要提交的所有材料如图所示:
其中,最为重要的是《1、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出国留学申请表》。这个在线申请表就是填写「研修计划」和「主要学术成果摘要」等文书材料的地方,需要认真打磨好每一个栏目里面填写的文本,做到把个人优势尽可能完整、高效、真诚、丰满地呈现出来。
至于《2、单位推荐意见表/驻外使馆教育处推荐表》。这个材料是完全由受理单位来填写的,比如笔者是剑桥硕士申请剑桥博士,那么受理单位就是中国驻英国使馆;如果申请人是清华大学的学生,受理单位自然就是清华大学。这里会出现问题的一般是在职的申请人,需要注意你的在职单位是否有资格给你提供推荐。
需要注意的还有《8、两封专家推荐信》。一般建议是提交国内专家的中文版本推荐信。毕竟CSC的评委很大概率是中年学者,看英文可能会比较吃力,作为申请人要做的应该是考虑如何减轻审稿人的负担,减少信息差。
其他的材料就非常简单易懂了,建议大家提前一个月准备好相关文件。此外,务必注意你所选择的项目必须是「合作渠道」,而不是个人渠道,这一点每年都有同学弄错,切记多加检查,不要让自己的努力付诸东流。
接下来,笔者将呈现文本中最为重要的部分——CSC材料的撰写技巧。
2.2 「主要学术成果摘要」撰写技巧
总体来说,主要学术成果摘要的核心目的,就是为了向评委证明,申请人有能力完成未来的学业和项目,凸显自己的个人实力,并展现出自己相对于同期竞争者的独特优势。笔者这里给大家提供几点重要建议:
- 首先,开头一定要有总结性的摘要。这其实和写paper是一个道理,讲究一个“虎头豹尾”。开头,就要向评审专家们亮出自己的肌肉(发表过xx篇1区2区论文,参加过xxx大项目,拿过xxx大奖),给专家们留下深刻的印象,最好是达到这种效果:专家看完这一段,ok👏,已经了然于胸了,这个学生挺牛逼,后面不用就细看了,只需要稍微确认一下就好。这样就是一个成功的「摘要之摘要」。
- 英国CSC这么竞争的情况下,有一定成果才更容易中奖。这也是为什么笔者之前写下建议,尽早产出优质文章。哪怕不是顶级期刊/会议,也没有关系,最重要的是要有话可讲,并且有证据可言。
- 英国CSC这么竞争的情况下,有一定成果才更容易中奖。这也是为什么笔者之前写下建议,尽早产出优质文章。哪怕不是顶级期刊/会议,也没有关系,最重要的是要有话可讲,并且有证据可言。
- 其次,文本的架构,一定要清晰、统一。比如下面笔者会给大家提供当时采用的框架(四点描述法:目的+方法+成果+收获)供大家参考。这里的框架可以根据自己的背景来调整,本质上,都是为了让专家们,看得清晰,看得方便,同时也体现了自己清晰的写作逻辑能力。
- 最后,其实除了学术论文之外,还可以写的是:全国性的学科竞赛、主持参与过的科研项目等等。只要是能够证明自己能力的学术活动,在合适的语境下,都可以写进成果摘要。特别是针对论文成果相对较少的同学,可以尝试在自己的履历中挖掘出闪光点,并合理的描述展示。
对于「学术成果摘要」,笔者个人当时采用的撰写框架如下:
- 摘要
- 研究方向(一)
- ① 论文成果(SCI/EI,x区,领域顶级期刊,第一作者)
- 【目的】
- 【方法】
- 【成果】
- 【收获】
- ② 论文成果
- ① 论文成果(SCI/EI,x区,领域顶级期刊,第一作者)
- 研究方向(二)
- ③ 论文成果
- ④ 论文成果
- ⑤ 竞赛成果
- 其他发表和获奖情况
因为笔者在本硕期间的研究方向略有不同,但都在同一个大背景下,因此笔者划分了两个章节来写。但其实无论用什么框架来撰写成果,都要在文本中时刻点题——最终都是为了服务自己未来的研究,在过程中学到了xxx知识,培养了xxx技术,产出了xxx结果——证明了自己有能力完成博士课题。
这里提供笔者当时写的「概括性摘要」,供大家参考:
最后,关于论文成果的「四点描述法」,这里提供笔者的文本示例:
2.3 「研修计划」撰写技巧
研修计划是整个CSC申请中最为重要,同时也公认最难写的一个材料。网上对于研修计划怎么写这个话题已经有太多文章(大家可以在小红书搜到很多优质的内容),因此笔者不会关注于说明每一个章节需要撰写什么内容,而是提供一种思路,教大家如何拔高自己的材料,从而让审稿人信服,愿意打高分。
对于「研修计划」,笔者个人采用的撰写框架是:
- 标题(一行即可)
- 1、研究课题在国内外研究情况及⽔平
- 2、拟选择的留学国别单位及原因
- 3、可⾏性分析
- 4 、出国学习⽬的、预期⽬标、计划、实施⽅法及所需时间
- 4.1 出国学习⽬的
- 4.2 核心目标
- 4.3 具体规划
- 5、学成归国后的生涯规划
下面,笔者将按照顺序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:
- 首先关于「主题」,研修计划的主题一定要符合国家政策导向,强烈建议大家深入阅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“十四五”发展规划,特别是其中的「第十一章 学科发展战略」以及「第十二章 优先发展领域」,里面包含了理工文商各个学科的重点投入领域,我们可以从中窥探出哪些课题是国家需要的,哪些课题是专家喜欢的。因为评审专家们同样需要详细理解这些规则,来申请他们的科研经费,因此“国自然发展规划”可谓是中国版的科研圣经,强烈建议大家深入阅读,并以此为基础来微调自己的课题。比如说笔者的主题是“⾯向空天地海⼀体化⽹络的语义通信系统”,其中几乎每一个名词,都可以在“规划”中找到强相关的内容,这就是命题的巧思。
- 「1、国内外水平」,第一个章节的写法其实和论文的introduction很像,都是Literature Review + Research Gaps + Our Contributions。很多人说一定要写国内差外国好,其实不然,现在绝大多数领域国内都不弱,尤其是结合AI的交叉学科,国内的发文量甚至远超国外。并不一定要显式突出「外强内弱」,也可以采用「侧重点」不同这个思路,比如笔者在文中所写:“相较之下,欧美⾼校更侧重于语义通信研究的实际应⽤⽅向”。
- 「2、拟选择的留学国别单位及原因」,这里是最好写的,无非就是展示肌肉,但重要的是找到自己博士平台的亮点,语言要具体而有力。比如:“在⽆线通信领域,剑桥拥有13位IEEE会⼠,科研实⼒强劲,是通信学科⾼层次⼈才的重要培养基地。”。可以面向“学校、导师、团队” 这三点分别来写,突出学校平台高、导师实力强、团队基础好。
- 「3、可行性分析」,这里网上很多帖子都是单纯分析个人基础和科研潜力,其实这样写,可展示的信息量很少。大家可以考虑笔者的创新写法,从这三个角度来写:(1)人员可行性,说明的是自己实力强,本硕研究和博士研究高度一致,具备很好的人员可行性;(2)理论可行性,说明所研究的课题在导师课题组已经有一定的研究基础,初步验证过方法论的可行性,具备很好的理论可行性;(3)技术可行性,实验室具备顶尖的实验器材,具备丰富的实验数据集,建立了完善的博士培养体系,具备很强的技术可行性。
- 「4、出国学习⽬的、预期⽬标、计划、实施⽅法及所需时间」,这里笔者分为了(1)学习目的(2)核心目标(3)具体规划,这三个部分来写。具体而言,「学习目的」说明课题打算做到什么程度,出国读博打算要到什么东西。「核心目标」则是要量化的指标,需要清晰明确,达到什么效果,发表什么文章,推进什么事业。最后的「具体规划」可以理解为按照时间阶段来划分的research proposal,一般是层层递进,突出时间上合理的安排,让专家觉得这个计划是可实现的。
- 「5、学成归国后的生涯规划」,其实笔者在这里只写了一句话,“回国后计划进⼊⾼校或研究所⼯作,填补语义通信研究在应⽤层⾯的空⽩,深化剑桥与国内的合作交流,为⼈才培养和科技发展贡献⼒量”。也正因这里只写了一句,面试的时候果然就被问了「回来后的计划」这个问题,笔者事先考虑到了这种可能性,因此做了非常充分的准备。这里笔者的理解是,其实生涯规划的是若干年后,其实很依赖于博士期间的产出,才会知道自己以后是留在学界还是去业界。因此这里控制在80-100字以内为宜,言简意赅。
- 以上共计六点。大家需要思考:如何把每一个得分项都拿满,不要过于专注某一章节,而导致其他章节失去空间;也不要平铺直叙、缺乏重点。
- 于此同时,排版上也需要注意,适当地使用空行,适当牺牲空间来换排版的美观。多找几位更资深的老师或朋友来帮你审核把关,从避免逻辑错误和内容错误(毕竟自己看自己的内容,往往很难发现错误,因为“默认正确”)。最后,使用GPT来润色一下语言也很有效,笔者当时使用GPT-4o几乎把文本重修了一遍,最后语言确实严谨了很多。
希望这些建议对大家有所帮助,最重要的还是找到最适合自己背景的写法,多多尝试润色,多方咨询反馈,相信你也可以写出中奖计划!
2.4 「其他材料」的普适建议
上面讲完了两大重点,现在让我们重新回到《1、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出国留学申请表》其他部分的内容,这个申请表2025年的版本包括以下栏目:
- (A)基本信息
- (B)申请留学单位
- (C)教育与⼯作经历
- (D)主要学术成果
- (E)主要学术成果摘要 ⬆️
- (F)研修计划 ⬆️
- (G)在读导师(目前阶段)
- (H)国外导师(博⼠阶段)
- (I)承诺书
- 单位推荐意见表
其中(A B C)基本上不会有什么问题,确保自己信息填写正确即可。(D)这里可以关注的是,一定要具体高效地呈现出自己的优势内容。比如论文的「收录情况」,可以标注出SCI、EI、中科院一区、CCF-A类等领域认可的索引方式;再比如科研项目的「排名及职责」,除了填写主持、参与之外,还可以括弧,说明自己的具体任务(项目申请、实验验证、论文撰写与发表等)。
接下来,(G H)这里我们需要关注的是,如何尽可能地体现出导师和课题组的优势。这里给大家提供一些相关文本思路:
- A教授已培养博⼠21名和硕⼠⽣37名,其中包括3名中国籍博⼠和5名中国籍硕⼠;
- A教授在基于⼈⼯智能的⽆线通信、纳⽶尺度的⽹络通信等科研⽅向具有深厚造诣,并因此获得IEEE Fellow的殊荣;
- A教授近5年来在IEEE和爱思唯尔旗下的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了50余篇⾼影响⼒论⽂。A教授的论⽂总引⽤次数已超过16000次,h因⼦为63;
- 在国内,他与浙江大学H教授,哈尔滨工业大学P、M等教授保持长期学术交流与合作,其专著亦由P教授翻译出版中文版。这些紧密的合作关系不仅体现了A教授的国际影响力,也为推动全球通信领域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。
到这里,笔者已经把最重要的《1、申请表》讲解完毕。至于其他作为PDF上传的材料,这里给大家提供几点普适的建议:
-
务必确保所有信息都正确,不要缺页,不要过期,不要使用缺少印章的证明性文件。
-
作为申请人,第一要义应该是考虑如何减轻审稿人的负担,减少你所要传递信息的「信息差」,在你撰写材料和提交材料的时候,都要考虑到如何让审稿人用最少的时间,掌握你最多的优势信息。
-
对于《最高学历/学位证书》和《成绩单》这类需要放很多内容的PDF文件,笔者的个人建议是在首页加入一个清晰简单的目录,来说明哪一页是什么内容,这样可以方便审稿人阅读,留下更好的第一印象。不只是申请CSC,我们在很多日常场景下,都应该考虑做到这一点:节省他人的时间,对自己亦有无穷裨益。
-
最后,对于《英文版本的学习计划》,其实大部分评委并不会花太多时间来看这些附件材料,并且考虑到很大一部分评委并不是在英文语境中完成的科研训练,因此英文学习计划并不是CSC申请的重点。笔者当时英文的学习计划,是直接沿用了申请剑桥PhD项目所提交的research proposal,只是在格式上做了一些调整来符合CSC要求(比如导师签名等)。因此这里不需要花太多功夫进行润色,最重要的还是中文版本的研修计划
那么以上就是第二章(材料撰写)的所有内容。在下一章,笔者将重点关注英国CSC独特的「面试环节」,包括笔者自己的真实面经,准备过程,以及笔者最干货的题库笔记(超过15000字)。同时,如果你希望笔者帮你把关材料的撰写,以及进行面试模拟,也欢迎联系👉hc663@cam.ac.uk
第三章:面试技巧
本章节包括:
3.1 真实面经
3.2 面试准备方法
3.3 笔者的面试课题笔记
3.4 经验之谈
前面章节中,笔者讨论了前期准备和CSC申请材料撰写相关的经验和建议,在本章节中,我们将关注于英国CSC申请中的面试环节。
3.1 真实面经
3.2 面试准备方法
3.3 面试题库笔记
3.4 经验之谈
写在最后的话
最后笔者想说的是,公派中奖与否,实在有太多的主客观因素,很多时候我们付出了巨大努力却不一定换来好的结果。但是,不管是有没有中奖的同学们,都不要担心,因为人生往往是一个长期的均值回归,人生各个阶段的升学也好,求职也罢。都只是这条长达几十年的均值回归线上的一点点小噪音,你最后一定会和你的付出、能力和野心匹配上。所以我们大可不必为了一些短期的噪音而过多地焦虑。
最后的最后,这篇文章应该是网络上大家可以找到的,关于英国CSC奖学金申请,最好的指导性文章。笔者毫无保留地分享了自己申请博士、申请公派奖学金一年来所有的心得与经验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祝大家顺利中奖!
如果这篇文章帮到您,请考虑请笔者喝杯咖啡吧!☺️